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年輕干部“要自覺做勇于擔當作為的不懈奮斗者,銳意改革創新,敢于善于斗爭,愿挑最重的擔子、能啃最硬的骨頭、善接燙手的山芋,在直面問題、破解難題中不斷打開工作新局面”。新時代新征程,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年輕干部要準確理解勇于擔當的本質要求,深刻把握勇于擔當的迫切需要,自覺主動淬煉勇于擔當的優秀品格,奮力跑好歷史的接力棒。
準確理解勇于擔當的本質要求
何謂“勇于擔當”?就其語義或內涵而言,“勇于擔當”是從意向性的角度出發,指出要取得一定的成績,就必須“想干事”或“愿干事”。勇于擔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其中作為本質要求之一的就是必須堅持原則、認真負責。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多個重要場合反復強調并闡釋“五個敢于”的重要論斷,即“黨的干部必須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這一重要論述是對擔當品格的科學闡釋,為年輕干部在什么情況下要勇于擔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要做到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年輕干部的身份是干部,必須有正確的是非觀,繃緊旗幟鮮明講政治這根弦。衡量一個干部是否能夠勇于擔當,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看其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政治原則問題上有沒有正確立場和鮮明態度。對那些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及抹黑、污蔑黨的領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言行,必須旗幟鮮明地加以反對和抵制;對那些鼓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利用所謂的人權、民族、宗教等問題干涉我國內政的現象,必須敢于主動回擊。如果對政治原則含糊動搖,對大是大非問題做“開明紳士”,就是對黨和人民不負責任,甚至是犯罪。
要做到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在矛盾和問題面前的態度,最能考驗年輕干部的擔當品格。勇于擔當,就是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問題不回避,敢于直面矛盾,跳進矛盾漩渦中去解決問題,破除“在其位不謀其政”“遇到矛盾繞著走、碰見困難躲著行”的庸人哲學。面對工作中的具體矛盾,要勇于擔責負責,保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氣神,努力找到化解矛盾的具體辦法,決不能在困難挑戰面前畏難繳械。要敢于到困難大、怨氣重、矛盾多的地方去解決問題,敢鉆“矛盾窩”,多辦“棘手事”,啃下“硬骨頭”。我們黨百余年的奮斗實踐已經有力地證明,偉大事業就是在攻堅克難過程中不斷向前推進的,諸多優秀的年輕干部也是在解決復雜矛盾中逐漸成長起來的。
要做到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風高浪急,更見砥柱中流。勇于擔當不僅體現在平時工作中,更加體現在緊急關頭上。關鍵時刻要豁得出來、頂得上去,真正成為帶領人民群眾戰風險、渡難關的主心骨,在經風雨、見世面中長才干、壯筋骨,當好中流砥柱,成為一面旗幟。遇到緊急情況,要有膽有識、果斷決策,決不能優柔寡斷、患得患失;遇到大災大難,要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臨危不懼、靠前指揮,決不能玩忽職守、躲閃回避、貽誤時機;遇到突發群體性事件,要及時深入一線了解真實情況,抓緊研究解決辦法,決不能見事遲、行動慢,敷衍塞責、激化矛盾。
要做到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年輕干部在工作中出現失誤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思其過、改其行”,不敢正視錯誤、承擔責任。知過能改需要勇氣,面對失誤敢負責也是擔當。作為沖鋒在前的年輕干部,在帶領人民群眾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業時,缺乏具體的實踐經驗,需要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條路來,在摸索前進、先行先試的過程中,失誤不可避免。這就要求年輕干部勇敢地面對工作中的失誤,積極主動地改正錯誤,把糾正錯誤、總結教訓的過程作為成長進步的階梯。一個敢于擔當的領導干部應當是一個敢于對失誤負責的干部,一個善于從失誤中吸取教訓、提升能力和提高修養的干部。
要做到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面對各種各樣的歪風邪氣,是做擋風驅邪的泰山石,還是做八面玲瓏的老好人,對于每位年輕干部都是現實考驗。年輕干部要始終相信,邪氣壓不過正氣,罪惡見不得陽光。對庸懶散奢現象,對工作不思進取、推諉扯皮,要敢抓善管、嚴厲整治;對紀律觀念淡薄、作風松懈渙散者,要定鐵規、出重拳;對生活糜爛、驕奢淫逸者,要敢于動真格、實行零容忍;對違法違規違紀行為,包括各種社會丑惡現象,要不留情面、堅決依法打擊。只要每位領導干部都能發揚斗爭精神,敢于斗爭、敢于較真、敢抓敢管,歪風邪氣就沒有存活的空間和市場,就一定能夠實現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深刻把握勇于擔當的迫切需要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黨面對更為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面對更加艱巨繁重的發展穩定任務,面對各種不可預知的風險挑戰,面對14億多人民群眾更加熱切的期盼目光,完成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迫切需要造就一支勇于擔當的高素質年輕干部隊伍,守得住初心,扛得起擔子,頂得住壓力,沖得破阻力,有膽有識,有勇有謀,從而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征程中充分發揮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生力軍的作用。
完成黨和國家的目標任務要求新時代的年輕干部勇于擔當。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同時,我們黨清醒地認識到新時代的征程中“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面對“兩個大局”相互交織的復雜形勢,要實現宏偉藍圖,我們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在波譎云詭的復雜形勢中,年輕干部只有繼承發揚擔當和斗爭精神,砥礪擔當之志、磨礪擔當之勇、提升擔當之能,自覺擔負起新時代的職責使命,才能抓住機遇,才能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化危為機,確保實現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
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新時代的年輕干部勇于擔當。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一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情系群眾、關注民生的為民情懷,也為全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指明了奮斗方向。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回應這些樸素的向往,要求年輕干部勇擔對國家、對人民的重要責任,努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的急難愁盼問題。
踐行好干部標準要求新時代的年輕干部勇于擔當。“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干部隊伍建設,新時代踐行好干部標準要做到忠誠干凈擔當。忠誠是為政之魂,干凈是立身之本,擔當是履職之要,是黨的干部必備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干部敢于擔當作為,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從政本分”。干事擔事,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唯有堅持勇于擔當,才能成為新時代好干部。
自覺主動淬煉勇于擔當的優秀品格
年輕干部能否做到勇于擔當,取決于內心的信仰、信念和信心。擔當是“形”,覺悟是“本”。革命年代戰場上,共產黨人冒著槍林彈雨勇往直前、前仆后繼;建設年代,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共產黨人火熱奮斗、奮力拼搏;改革年代,共產黨人搏擊潮頭、奮力前行,靠的都是覺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年輕干部更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自覺地提振內生動力,不懈淬煉勇于擔當的品格。
成為一名勇于擔當的年輕干部,必須有高遠的理想和崇高的志向。擔當是對事業發展前景的期許,是為了實現未來的發展目標克服當下的困難,進行現實的奮斗。唯有高遠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支撐著人們的奮斗意志,才能讓人們不怕困難和犧牲,不在困難面前畏手畏腳,為實現理想而頑強拼搏、不懈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人民的百年夙愿,為什么過去總是屢屢失敗、難以實現,直至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才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從根本上講,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并且為之不懈奮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就是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沒有理想信念,只考慮自己的安危,就不可能投身偉大的事業;如果理想信念不堅定,就經不起曲折前進道路上的風吹浪打,關鍵時刻就會私心雜念叢生,產生動搖甚至臨陣脫逃。與此同時,形成堅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常修常煉,并且在擔當職責的過程中不斷砥礪,在各種斗爭實踐中經受考驗。
成為一名勇于擔當的年輕干部,必須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理想的實現不能憑空等來,目標的達成只能靠艱苦奮斗的實踐。新時代以來,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年輕干部干事創業迎來更加廣闊的舞臺和天地的同時,也會受到更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改革讓中國發展獲得了持續的活力,但改革的航船行到深水區時,難度和困難會指數級上升。高質量發展的任務如此艱巨,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如此之多,做好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個方面的工作都要有強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年輕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獻精神,以舍我其誰、責無旁貸的擔當意識,以只爭朝夕的使命感,投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之中。
成為一名勇于擔當的年輕干部,必須有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堅忍意志。在順境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做好工作,這是一種擔當;在逆境中迎難而上、敢于碰硬,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拼搏勁頭,更是一種擔當。彩虹總在風雨后,機遇都在危局中,碰到困難能夠聚焦問題、知難而進,泰山壓頂不彎腰、亂云飛渡仍從容,這才是新時代年輕干部應該具備的高尚品格和真正擔當。組織上安排年輕干部去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是信任更是培養,因為有困難的地方常常蘊含開拓進取的寶貴機會,有難度的工作才能磨礪克服困難的堅忍意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不經風雨、不見世面是難以成大器的。”新時代年輕干部只有不怕困難,才能戰勝困難;只有不懼風險,才能開拓新局;只有砥礪“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意志品格,才能以行動力堅定自信心,用確定性戰勝不確定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凝聚挺膺擔當的青春正能量。
(作者系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安徽財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