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國內人形機器人新銳魔法原子機器人科技公司發布“千景共創計劃”,宣布將攜手千家合作伙伴共建應用場景生態圈,消息一出,在業界引發熱議。
這幾天,蘇州市吳中區旺山腳下,魔法原子所在的科技園區內,全國各地的客商云集。測試場地上,企業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小麥”正跟隨工程師“教練”進行特訓:靈活擺動機械臂,穩健跨越障礙,精準完成轉向急停。
“通過算法優化實現動態平衡控制,‘小麥’已在奔跑狀態下適應馬路、跑道、草地、山坡等多種環境地形?!蹦Хㄔ涌偛脜情L征介紹。
這家專注于通用機器人和具身智能技術的全球化機器人公司,技術積淀可追溯至2020年,現已在吳中組建起130余人的研發團隊。今年年初,魔法原子與同處吳中的國內智能清潔領軍企業追覓科技公司合作,更是讓“小麥”實現跨越式突破——在智能工廠中,順利完成零件抓取、質量檢測、物料搬運等精細化操作。
“開放的應用場景與完備的產業生態,為人形機器人成長提供了沃土。”吳長征表示,蘇州不僅有完善的供應鏈體系,覆蓋“小麥”配置的超聲波傳感器、激光雷達、減速器等核心部件,更有豐富的智能制造場景,政府也在積極幫忙嫁接,為產品訓練、升級、迭代提供強力支撐?!敖衲晡覀冾A計量產400臺機器人,將率先應用于工業制造與商業服務領域?!?/p>
魔法原子的崛起,既是企業自身技術創新的厚積薄發,更是吳中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的鮮活注腳?!拔覀冋Υ蛟臁珖鴻C器人產業集群第一區’?!眳侵袇^區長萬利介紹,當前吳中已集聚“機器人+智能制造”相關企業超千家,形成涵蓋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本體制造、系統集成、場景應用等完整的產業鏈,2024年產業規模已突破1600億元。數據顯示,全國每10臺服務機器人中就有6臺“吳中造”,內資品牌工業機器人七分之一產能源于吳中,匯川技術、綠的諧波等一批領軍企業更是在全球市場大放異彩。
做強“從1到N”的應用創新枝干的同時,吳中還不斷扎深“從0到1”的原始創新根系,讓機器人產業創新維度更立體。
走進哈工大蘇州研究院液壓人形機器人系統實驗室,一款名為“祝融”的消防機器人正在進行能力展示。這個身高1.65米左右的機器人,在收到指令后精準完成開門、控閥、滅火等一系列操作,展現出火場實戰潛力。
“我們采用了國際領先的集中液壓驅動方案,實現仿生動力傳輸,可承載其自身數倍的重量?!惫枮I工業大學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助理教授、項目團隊技術負責人李旭介紹,該技術填補了人形機器人消防應用空白。
哈工大蘇州研究院由蘇州市、吳中區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建,也是哈工大在長三角地區唯一的綜合性研究院。目前,研究院已引入13個頂尖團隊,包括80余名高層次人才、15名外籍專家。
“科研平臺和人才的有機催化,正推動著吳中機器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哈工大蘇州研究院院長郭君巍表示,通過開展有組織科研、跨學科研究,目前,研究院已征集605項技術企業合作需求,其中不乏與行業龍頭聯合攻關的千萬級技術項目,除了消防機器人,還有機械手機器臂掃地機器人、醫工交叉機器人、綠化機器人、加油機器人等一批新產品、新技術即將落地。
政產學研資協同創新,吳中機器人產業生態持續完善。依靠“集群力量”,吳中區不僅獲批江蘇省首批未來產業先行集聚發展試點(人形機器人),更建成江蘇省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由追覓科技牽頭的蘇州市智能服務機器人產業創新聯合體,匯聚了綠的諧波、哈工大蘇州研究院、蘇州大學、蘇州賽迪等14家單位,以市場機制為紐帶開展聯合攻關;由吳中金控集團牽頭,國發創投、英諾天使、沃賦創投、科沃斯等共同成立的百億元機器人產業基金,持續推動技術轉化與人才集聚。
從千企同鏈到千景共創、千億集群,吳中發展機器人產業的戰略定力越來越強。“在當下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大熱’的背景下,更要久久為功,錘煉服務創新主體的內功?!眳侵袇^委書記丁立新說,吳中將圍繞產業鏈創新鏈關鍵環節,集中要素資源力量,做優場景訓練保障,支持企業加速顛覆性技術突破和產業化發展,讓機器人在太湖之畔“研得精、用得好、賣得火”,激蕩千億產業集群的澎湃動能。(記者 盛 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