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發展報告2024》發布會暨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研討會在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南京大學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主辦,采取線下發布與研討、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行。來自蘇州市委市政府、蘇州市社科聯、經濟科學出版社、中國移動研究院用戶與市場研究所、南京大學、復旦大學、蘇州大學、西北大學、南京審計大學等多位領導、業界專家和學界學者,圍繞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研討交流。
本次會議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開幕式,南京大學蘇州校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陳謙,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蘇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主席劉伯高,南京大學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院長任保平教授分別致辭。
本次會議第二階段是發布會環節。由鈔小靜、師博、魏婕、郭晗和劉備5位老師發布以南京大學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任保平教授為首席專家,數字經濟研究團隊編撰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報告2024——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包括有“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指數”“中國數字經濟指數”“江蘇數字經濟指數與蘇州市區縣數字經濟指數”“長三角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能力指數”等研究成果。
會議第三階段為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研討會。由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文科資深教授洪銀興圍繞“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作主題報告。他深入探討中國自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對新質生產力的學理化進行深刻闡述。從新質生產力的提出及其內涵、新質生產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場景、適應和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型生產關系三個方面全面系統探討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及發展路徑。中國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和未來方向,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論支撐。
在主題研討階段,南京大學商學院經濟學系主任皮建才教授指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并非簡單的技術應用或流程優化,而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復旦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高帆教授從數實融合本質出發,結合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實踐,提出數實融合影響鄉村產業發展的四個主要機制。蘇州大學商學院院長馮博教授從技術優化等四個方面進行探討,結合蘇州市智能合約應用案例,展示智能合約在資金監管等方面的優勢。
中國移動研究院用戶與市場研究所所長林琳圍繞人工智能驅動持續融合的機遇與挑戰問題,探討實數融合深入推進的新型路徑。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何愛平教授用政治經濟學方法研究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時對數字經濟價值生產的影響。南京大學商學院電子商務系主任陳曦教授指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比重存在差異,展現經濟從數實融合向實數融合轉變的內在邏輯背景。南京審計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樊士德教授從數實融合的宏觀背景和特征事實出發,結合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探討當前面臨的突出困境以及未來探索。南京大學數據管理創新研究中心夏義堃教授從可信數據空間的演進進程和內涵出發,介紹核心數據空間價值實現的機理和運營模式,并指出現有挑戰和技術路徑。
(文字:查平怡、豆淵博、趙家旺圖片:李幸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