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12月10日,由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新華日報社新華傳媒智庫、江蘇智庫研究與交流中心聯合承辦的2024年第五期江蘇智庫沙龍在南京舉行。
本期沙龍聚焦“新型智庫成果的傳播與轉化”主題,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澎湃新聞、鳳凰網,全省重點智庫、省決策咨詢研究基地的專家學者以及全省數據系統代表100余人濟濟一堂,圍繞智庫決策影響力提升路徑、新型智庫成果的傳播與轉化中面臨的共性問題和亟待打通的堵點等,展開深度交流研討,共同尋找破題之策。
新華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鄭澤云在致辭中表示,智力資源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寶貴的資源。作為全省新型智庫的一份子,新華傳媒智庫在積極融入江蘇新型智庫建設的大格局中,取得了顯著的“傳媒+智庫”“智庫+智庫”“智庫+政府”的共贏效果,為江蘇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提供了智慧支撐。希望與會專家學者為加快推動新型智庫成果傳播和轉化賦能助力,建言獻策。
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劉西忠在致辭中指出,思想生產和思想傳播如同新型智庫發展的兩翼,共同對智庫核心競爭力的形成與強化發揮作用。在當今傳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媒體融合發展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新型智庫要堅持以思想性和深度為前提,通過運用新媒體、轉換話語體系、和大數據相向而行等舉措,與以速度見長的媒體之間實現緊密結合和良性互動,更好地實現智庫成果的思想價值。
會上,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張駿,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國際關系學院教授許勤華,澎湃新聞副總裁、澎湃研究所所長張云坡,政邦智庫理事長、首席研究員、鳳凰網“政能亮”總編輯高明勇分別以《聚焦“國之大者”,提升高校智庫決策影響力》《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信息工作經驗交流》《新聞×智庫:除了輿情,還能做啥?》《欲生“智”,先管“庫”——新型智庫的運營之道》為題作主旨演講。
“高質量、獨立性和影響力”是公認的衡量智庫水平的標準。其中,決策影響力是智庫的核心競爭力,是判斷一個智庫水平高低最重要的標準。張駿從“提升高校智庫決策影響力”的幾個方面,深入剖析了高校智庫的重要作用與發展方向。他提出,高校智庫應聚焦“國之大者”,積極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建立健全智庫成果評價體系,加強高校智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提升我國智庫的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許勤華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和在國際化合作、公共外交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圍繞“智庫如何建設?成果如何轉化?傳播力如何提升?”分享了心得體會。她認為,智庫建設需聚焦國家重大需求,服務決策,通過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提升影響力。應緊跟時代步伐,利用新媒體等平臺加強傳播力,擴大智庫聲音。未來,需要在加強體制創新、培養學術帶頭人、注重田野調查等方面繼續發力,積極推進高校智庫高質量發展。
張云坡立足于澎湃研究所近年來的發展崛起之路,對“新聞×智庫”的無限可能展開討論。他指出,首先要有“好問題”。無論是一篇觀察、一個課題、一個項目,還是一個研討會,都必須明確提出一個問題,并努力回答這個問題。其次,要有“老手藝”?;A工作(分析工具/數據庫/編/譯)做得好,研究員要求非常高,一篇稿子不自查到五遍不交編輯,編輯沒看完三遍不跟研究員提修改意見。最后,要有“新創意”。澎湃在視覺及文創領域創新思維,其設計小而精美。
高明勇圍繞智庫運營的底層邏輯、系統方法、思維方式、傳播管理等方面,分享了中國新型智庫的運營之道——欲生“智”,先管“庫”。他提出,傳統社會的智庫是從國師到師爺,民國時期的智庫是從幕僚到智囊,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智庫是從決策到咨詢,新時代的智庫發展則是從創新到評價。對未來的智庫的發展,他建議要用MBA的眼光和經營的視角去謀劃其發展,要讓智庫做國家重要研究機構和重大項目的“幫手”。
案例分享和交流發言環節由江蘇省智庫研究與交流中心執行主任、省社科聯研究室主任李啟旺主持。來自高校智庫、傳媒智庫和實踐一線的6位嘉賓從決策咨詢、人才培養、平臺打造、品牌建設、輿論引導等多種角度分享了不同類型智庫的優秀成果。
南京郵電大學高質量發展評價研究院城鄉高質量發展與評價研究所所長唐蜜分享了“人口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全過程。她認為,該指標體系的構建,擴大了江蘇智庫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影響力,也向國際社會彰顯了我國“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代發展成效。
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副局長、黨委委員,雨花臺紅色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楊永清分享了雨花臺紅色文化研究院在聚焦紅色文化領域的政策決策與理論研究,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價值引領型和行動型行業智庫的實踐經驗。他表示,該案例對于推動全社會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積極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紅色智庫具有重要意義。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春龍借助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與媒體合作的實例,就如何更有效地擴大智庫影響力、傳播其聲音進行了深入交流。他表示,將智庫的咨詢建議、解決方案等及時傳遞給社會各界,有助于科學決策和社會進步,真正實現智庫服務社會的宗旨。
蘇州大學東吳智庫民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蘇州大學高校畢業生就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一濤以蘇州大學民辦教育研究中心、蘇州大學高校畢業生就業研究院的實踐為例,分享了智庫成果如何傳播與轉化的探索。
金善寶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南京農業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周月書從人才隊伍建設、項目全流程管理、品牌論壇建設、強化輿論引導、內參報送與采納、特色出版物打造六個方面,全面介紹了金善寶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院在打造智庫品牌方面的探索經驗。
新華傳媒智庫政風熱線工作室副主任廖健偉以《江蘇縣域政務服務現代化發展報告》為例,分享了探索傳媒智庫決策咨詢和成果轉化新路徑。他提出,要點對點地提交調研報告,并通過媒體展示調研成果,搭建縣域政務服務工作交流平臺。
沙龍還邀請了部分智庫專家代表進行了圓桌對話交流。江蘇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執行院長沈正平建議,要科學精準地制定智庫調研選題,確保其與實際面臨問題緊密相連,從而有效打通智庫研究成果傳播與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南京工程學院社科處處長史修松認為,高校智庫應當致力于構建一支穩定的研究團隊,以確保研究成果與需求部門之間建立高效、精準的對接機制。
淮陰工學院社科處處長、蘇北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滿仁表示,蘇北發展研究院以加強學科融合、組建研究團隊,加強智媒融合、推進成果傳播,加強智政融合、促進成果轉化,進一步提升了創新成果產出效率。
南通大學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馮俊認為,破解高校新型智庫成果傳播困境,要提高成果可讀性、完善反饋機制以及加強校內傳播人才整合。
南京師范大學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研究員李謙表示,新型智庫的成果傳播需要明確目標受眾、應用數字化工具,其成果轉化需要關注政策建議的可行性與操作性。
江蘇省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曹晗蓉認為,要加強智庫與智庫、政府機構、科研機構、高校、媒體等合作,長期跟蹤特定研究主題,傾聽基層聲音以及融理論與實踐于一體。
江蘇省委黨校教師蔡凱文表示,促進新時代國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質增效,要完善國有企業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機制以及提升宣傳人才隊伍專業水平。
AI作為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技術,正在深刻改變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態。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研究者、從業者,如何擁抱AI技術帶來的戰略機遇?為破解這一命題,本期沙龍還特別邀請了省政協理論研究會會長徐鳴,通過線上同步直播方式為全省智庫專家進行《學習AI,助力新型智庫建設》的主題培訓。徐鳴指出,近年來,我國新型智庫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仍然存在智庫缺乏專門的信息數據來源、智庫的社會影響力不足等問題。人工智能時代,智庫建設要充分運用AI技術,建立數據積累,拓展國際視野,培育掌握AI技術的研究人員,把新型智庫建立在前沿技術之上。同時,徐鳴提出了建設江蘇智庫共享的AI算力平臺、創建特色AI模型、實現數據共享機制等許多富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建議。
劉西忠在會議總結中指出,本期智庫沙龍具有主題前沿性、專家高端性、參與廣泛性、案例鮮活性、組織高效性五個顯著特點。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機構,智庫要為公共政策提供高質量服務,不但要有強大的思想生產能力,還要有強大的傳播發聲能力,包括研究成果和思想觀點的政策性轉化和社會化傳播。推進新型智庫成果的高效傳播與轉化,要處理好“深度”與“速度”、內部報送與對外發表、顯性轉化與隱形轉化等方面的關系。